“茶馬古道”上的新時代水電人 | ||||||
| ||||||
有一種精神叫“茶馬古道”精神,有一種工作叫“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一群人告別親人朋友,越過城市喧囂,他們行走在群山峻嶺中,面朝的是溝壑江濤,與他們作伴的是水泥、鋼筋、混凝土,還有星星篝火和點點白云。水電一局GS項目部的負責人黃鋒就是其中的一員,在水電一局工作的12年來,黃鋒參建了梨園水電站、印尼白水水電站、印尼帕卡特水電站、蟠龍抽水蓄能電站、托巴水電站和GS水電站,始終秉承“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原則,輾轉奮戰在水電工程建設一線,將青春和汗水澆筑在基層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見證著手上的圖紙在經歷了無數個日夜后,變成了一條條若隱若現的隧洞,一座座氣勢恢宏的水電站。 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寒窗苦讀十余載,只為一朝成飛鴻”。2011年,大學畢業的黃鋒懷揣著工程師的夢想選擇投入水電一局,扎根基層一線?,F負責GS水電站爭崗滑坡堆積體治理臨時橋工程、五一河渣場工程和爭崗一期治理工程三個標段建設,每天接打電話超過100通。 作為項目負責人,黃鋒的手機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二點就沒有消停過,半夜接到很多電話也是常事,項目部職工經常調侃“黃經理不是在接電話就是在接電話的路上”,“黃經理,施工現場停電了”,“黃經理,出渣車壞在1號洞洞口了,裝載機進不去”,“黃經理,我家里有點事,想要請假幾天”,“黃經理,這個方案我有點不明白”……“別著急,項目部已經在和電網公司進行協調了,馬上落實用電的問題”,“馬上安排人員來修理”……對于現場反映出來的問題,黃鋒總是能做到耐心地接聽每一個電話,同時給出解決辦法。 “我要把你們黃經理‘趕’回家去”,建管局工程部主任在施工現場說道。原來黃鋒在2021年12月接到任命通知后,便輾轉到了GS電站,直至今天,他一直奔走在項目建設的第一線,從未請過一天假,他的女兒還差兩個月就兩歲了,可只有剛出生的時候他回家抱過她,其他時候再沒回去過,他只能通過手機視頻看著女兒蹣跚學步、咿呀學語,就是這樣執著與敬業的精神,讓業主都想把黃鋒“趕”回家。 黃鋒始終用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質、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全身投入的工作熱情,深深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因踏實工作和良好的表現,2021年他被評為公司 “優秀共產黨員”、2022年榮獲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2021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長久以來的兢兢業業,為水電事業所做出的努力、真誠的奉獻和流露的汗水,深深印刻在他所獲得的每一份榮譽中,而這些榮譽和獎勵,無一不在為我們講述一位項目管理者的勤勉與堅持。 實干顯初心,砥礪踐使命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如果項目施工一線是青年人最好的課堂,那么黃鋒就是照亮GS項目部青年員工前行的燈塔。他經常說:“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既寥廓,追求進步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跑出“加速度”的重要一年,是GS電站啟動爭崗滑坡堆積體治理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的開局之年,是水電一局拉開奮戰高原藏區序幕,奮進新征程的關鍵之年。2021年12月,黃鋒被任命為爭崗滑坡堆積體治理項目部項目經理。到崗后,由于爭崗滑坡堆積體治理臨時橋工程是GS電站的第一個標段,施工場地緊鄰214國道,工作面狹窄的問題亟待解決。他迅速成立攻堅小組,每天“釘”在一線,在“放開手腳、大膽工作”的工作思路指導下,積極和GS建管局協調,最終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的完成了施工任務目標。 爭崗滑坡堆積體治理項目坐落在茶馬古道梅里石段上,以前來來往往走四方的馬幫就從這里過,“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馬幫最早的寫照。逢山易過,逢水難行,遇水時有橋好過,有船亦好過,但無船無橋更是難行。面對湍急的瀾滄江,水電施工經驗豐富的黃鋒也有點不知所措了,這是12年來,他第一次接觸鋼架橋施工,兩座臨時橋的建成是電站右岸啟動施工的前提,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江面強風荷載大、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時,他帶領團隊在施工鋼架橋上部主梁鋼桁架中創新采用“懸臂推出法”架設,組織項目班子成員24小時輪班“釘釘子”,結合分局、項目開展的勞動競賽,最終創下了在峽谷強風地區推出岸拼裝場地不足的特殊條件下,實現了懸臂推出單跨跨徑達到63米且坡度1.85%的極限,創下了裝配式大跨距鋼架橋推出法施工方案的國內首創,同時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的高素質職工隊伍,讓一局鐵軍精神與茶馬古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馬幫精神得到了充分融合。 當地的村民路過時,總會停下來看看,其中有一位老人是竹篾匠,據他回憶從祖父輩就一直從事竹篾匠,專門為茶馬古道上瀾滄江江面的溜索竹索編織和修補,老人靜靜的看著水電一局建造的臨時橋,漫過江面,看到了江對岸的村子,那是他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現在,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了。村民們在路邊說起了這些年的變化,說到電站的建設為當地帶來的變化時,幾位長者開懷大笑,笑意如菊花般,從老人的眼角慢慢蕩漾開來……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2022年3月2日,項目部接到了五一河渣場排水隧洞的中標通知書,2022年3月30日,工程正式開工。在高興之余,黃鋒陷入了沉思,因為五一河渣場排水隧洞進口緊鄰茶馬古道遺址,其中還涉及到文物保護,這是他從未涉及過的施工領域,但是他沒有退縮,立馬以滿腔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對現場進行反復踏勘,積極創造施工條件。 當施工方案拿出來后,新的困難接踵而至,因為五一河渣場排水隧洞出口緊鄰著茶馬古道,必須將文物進行遷移后才能順利開展。為此,黃鋒積極和建管局、文物管理部門聯系、溝通,召開專題會議,開展五一河茶馬古道文物保護招標工作,并確定了最終的施工方案。 為保證項目進度,黃鋒把施工技術管理規范化當作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礎。嚴格按照施工技術管理辦法的要求,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開展專題學習,結合項目的特點和不同,在學習過程中予以具體化和不斷創新,全面實現了施工技術管理的標準化、程序化,工程質量管理有序可靠。同時,積極與當地文物保護部門聯系,邀請文物保護專家到項目部開展文物古跡保護教育培訓,增強項目干部職工、現場作業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在五一河茶馬古道文物保護工程施工過程中,黃鋒每天都要去現場組織各班組召開協調交底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將各個專業、各項工序的具體工藝逐步落實。在每一個施工節點,都不辭辛勞,反復邀請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到施工現場進行指導、驗收,確保五一河茶馬古道“石作古道”、“古橋北側橋墩”、“古橋南側橋墩遺存體”全部編號記錄并遷移保護,得到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一致肯定,并于2022年11月21日順利通過驗收,2023年4月7日,五一河渣場排水隧洞順利貫通。 “施工過程中每天都是提心吊膽的,害怕呀,這些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無法挽救的局面,每天晚上施工隊伍下班后我都要再去現場檢查一遍,看看門有沒有鎖好,施工現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就這樣,黃鋒每晚都要去檢查施工現場的習慣一直堅持到了現在,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堅如磐石的意志和只爭朝夕的勁頭得到了建管局、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工作期間,由于表現突出,項目部榮獲云南省總工會、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的2021-2022年度華能瀾滄江創優立功勞動競賽“建功瀾滄江標兵單位”榮譽稱號,黃鋒榮獲“建功瀾滄江建設功臣”榮譽稱號,這兩項榮譽也是本次獲獎名單里的唯一一家施工企業。 攻堅且克難,砥礪勇前行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有人說黃鋒是項目部的“鉆頭”,遇山開山,遇水渡水;也有人說他是項目部的“定海神針”,遇到“急、難、險、阻”等難題,能用最短的時間尋找解決辦法。黃鋒說: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踏踏實實的干,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2022年11月3日,在施工現場舉行了爭崗滑坡堆積體一期治理工程開工儀式,該工程是水電一局參與GS電站工程建設的第三個標段。施工內容包括3條爭崗排水洞、2條江邊排水洞、跌槽工程、隧洞安全監測、爆破試驗期爆破振動監測配合及相應施工輔助工程。 悄然而至的盛夏時節,施工一線已開啟暑熱模式。在2號江邊排水洞施工現場,處處都是建設者頭頂驕陽、后背烈火的忙碌身影,黃鋒在3號橋右岸框格梁腳下揮汗如雨、指揮生產,“上面的師傅小心一點,做好自身的防護,同時保護好其他的工友”,黃鋒的話語在湍急的江水聲、呼嘯的風聲中尤為清晰。 2號江邊排水洞剛剛進洞就遇到了重重困難,由于洞內地質條件差,洞巖性為弱風化的板巖,巖體完整性差,巖層走向與洞軸線大角度相交,導致洞頂部出現局部連續性塌方,掌子面有線狀流水。黃鋒帶領項目部班子成員連續多日在施工現場反復勘查,及時調整了施工方案,先后采用了分層開挖、預留核心土等方式,雖然塌方現象有所好轉,但是施工進度嚴重滯后。為了保證現場履約,黃鋒積極和建管局、設計院溝通,通過網上查閱、實地踏勘等方式,最終確定了采用懸臂式掘進機新型設備進行開挖,不僅加快了施工進度,還保障了洞內施工安全。 爭崗滑坡堆積體治理3條爭崗排水洞的高程分別為2255.127米、2313.567米、2422.517米,距離3號橋右岸路面高程最低為155米、最高為322米,原招標文件施工便道位于爭崗滑坡堆積體下游側,便道施工與右岸邊坡施工相互干擾,且便道地質沖洪積層較厚,多為粉細土、土夾卵礫石。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和進度,項目部反復進行現場踏勘,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將施工便道調整至3號橋右岸上游側,施工便道從路面至洞口的“之”字型便道原來需要經過9個轉彎點,調整后僅需要3個轉彎點便可達到洞口,且調整后的施工便道原始地形較緩,對后期3條爭崗排水洞施工人員、出渣車輛的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調整后的施工便道提前結合了爭崗二期治理工程的錨拉板施工項目,此施工方案得到了建管局的一致好評。 方案確定后,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原來調整后的施工便道已經超出了征地紅線范圍,黃鋒得知消息后,立馬和建管局取得聯系,帶領項目部職工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大家各司其職,最終順利辦理了征地手續,并與當地百姓簽署了臨時用地補償協議,保證了項目的完美履約。 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困難時,黃鋒一次又一次穩定大局、力挽狂瀾,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保證了工程項目的安全開展和穩步推進。 時代召喚使命,使命催人奮進。如今,在幾千年前古人開創的茶馬古道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不見了,清脆悠揚的駝鈴聲遠去了,遠古飄來的茶香草氣也消散了。然而,走在茶馬古道上的新時代水電人將以生生不息之力量傳承“茶馬古道”精神,以不屈不撓之意志賡續傳統文化,堅持真抓實干,勇于攻堅克難,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榮光、鑄就新的偉業。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