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一曲云貴高原的“大風之歌” | ||||||
——水電一局富源西風電場建設側記
| ||||||
2023年5月8日,國內最大高原風電場基地——水電一局參建的富源西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投產。而中國電建“追風人”在云貴高原這片廣袤天地間,戰天斗地踐行著“堅持新發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更好造福人民”的精神。 他們激流勇進斬荊棘,奮楫前行克萬難,在海拔2500米的高山之巔奮力攻堅數百個日夜,終于守得春暖花開,完成富源西風電項目全容量建成投產的“壯舉”,給滿目蒼涼的高原地區增添了美麗的點綴。 富源西風電項目,位于平均海拔2500米的云南省曲靖市境內,總裝機容量80萬千瓦,總裝機135臺;其中9臺6.7兆瓦風機,是國內山地單機容量最大風機,220千伏升壓站兩座,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提供19.6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節約標煤約64.1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73.2萬噸、二氧化硫約1171.8噸,不僅能有力改善當地電網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還將產生良好的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 勇擔重任打造高原山地風電“百科全書” 曲靖富源風資源優厚,但伴隨而來的是高海拔、高湍流、潮濕覆冰等系列“疑難雜癥”,為確保項目早日實現全容量投產,項目參建人員勇擔重任,義無反顧踏上了促進富源西風電建設的艱難探索之路。 “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屬國內首家,沒有經驗可借鑒,務必要拿出十足的勇氣和信心建設好富源西風電項目,給云南省清潔能源事業高質量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p> 國內高原最大風電場建設是新機遇更是新挑戰。不同容量機型,國內山地單機容量最大,從首臺風機吊裝成果到全容量投產發電,其中的艱辛曲折只有親身參與者才有真切體會。 攻堅克難推動高原風電家園建設 一個重大項目的建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富源西風電項目建設困難接連不斷,自然環境極其惡劣、設備供貨“搶裝”、新冠疫情反復、雨雪天氣停工……一系列難題讓本就推進艱難的項目建設面臨更大挑戰。項目建設前期,項目部提前推進落實項目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征用和臨建施工等各項開工準備工作,為項目的順利開工打牢“地基”,做足了心理準備。 富源西風電基地的建設者雖都是久經沙場、征戰工程建設多年的“老兵”,但對風電建設可以說是毫無經驗,即便如此,面對富源西風電項目現場惡劣的自然環境,都不由得感慨那是職業生涯中最艱苦的一段時光。隨時面臨“三無”(即無水、無網絡、無食堂)的施工現場,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持續一夜20多米每秒的大風,施工現場剛搭建好的營地樣板房一片狼藉,屋頂、門窗都不見了,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备辉次黠L電項目建設者馬強回憶起當時項目現場的艱辛滿是唏噓,但談到建設“戰士”的堅守,他欣慰地笑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建設者們戰天斗地,堅持和高寒決戰到底,面對大風雨霧冰雪極端天氣頻發難題,嚴格落實領導班子帶班制度,在保障設備供貨及時的前提下,攻堅運輸、工程建設等各環節,倒排工期,及時調整方案,多措并舉,見縫插針,保障基礎澆得牢、設備運得到、風機吊得起、調試跟得上?,F如今,全部風機巍峨矗立、迎風展翅,用它們巨大的“手臂”擁抱著這片充滿奮斗故事的大地,承載著建設者們的艱辛汗水把云貴高原的風轉化成了一股股清潔電流。 團結一心共為高質量建設護航 “60后”至“00后”,富源西風電項目團隊是一支能在最艱苦的地方“打勝仗”的隊伍,他們緊密團結,如鋼似鐵,年長者憑借豐富經驗做好“參謀”,年輕人憑借勇猛闖勁爭當“先鋒”,團結一致,始終擁有樂觀的心態和高度負責的責任心,發揮拼搏力量推動工程建設不斷向前。 同事常常勸項目生產經理楊鳳全抽空去看看連續疼了很久的胃,他總是步履匆匆,一次又一次飛奔到現場最需要的地方,“忙完這幾天就下山檢查身體”成了一句“自欺欺人”的口頭禪。本就身體不適的他,聽到升壓站開挖遇到溶洞的消息時頓時跳了起來,火急火燎前往工地,身體的嚴重不適早已被拋至腦后?!跋駰铠P全這樣堅持沖鋒一線的電建人還有很多,他們一門心思把工程干好,給我們施工單位樹起了榜樣”,施工人員談起和他們共同奮戰現場的電建人,滿是稱贊和敬佩。 風勁槳開葉輪動,砥礪奮進正當時。電建人披星戴月,歷盡千辛萬苦在云南地區開創了高原風電項目建設的先河,給后續新能源項目建設蹚出了一條極具參考價值的“經驗路”,在云貴高原新能源項目建設的藍圖上,用熱血和激情續寫了一曲動人的“大風之歌”。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