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建情暖 粽味飄香 | |||||
| |||||
又是一年端午至,又到粽葉飄香時。六月的風,吹開了記憶的鎖鏈,微風中夾雜著一絲粽葉的清香,思緒奔涌而來。 兒時 ? 故鄉情 小時候,每逢過節,家里就格外重視。我們這些孩子最開心的也是過節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會放假,也是因為能夠吃許多平日里吃不到的食物,感受節日特有的樂趣。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去踏青,老家的習俗登高,爬上高高的山,我們一群孩子一路上摘艾蒿,媽媽們會買上葫蘆、香包和五彩繩,回到家里給孩子們戴上香包、手腕上纏繞五彩繩,艾蒿和葫蘆掛在自家門上,寓意一年無病無災,風調雨順。 回到家中,一家人圍著桌子開始包粽子,拿出準備好的材料,便開始包粽子,那也是我們最激動的時刻,一開始會跟著大人學習包粽子的模樣,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但總因手太小而捏不攏,或是捆不緊,嘗試幾次就會不情愿地放棄了,只好在一旁一邊玩著一邊眼巴巴的望著,等著粽子包好后下鍋煮。 等待的過程總是漫長的,心急的我們從上午等到中午,終于,趕在午飯時間吃上了熱氣騰騰的粽子。記憶中的粽子,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豐盈的內在,更沒有各種調味品的加持,只保留了最原始的簡單和純粹,糯米軟糯似雪,再塞上甜甜的大棗,預示著一年甜甜蜜蜜。 大學 · 師生情 高考過后,離開家鄉去了南方讀大學,南方的氣候和節日習俗與北方大不相同,同樣是小小的一個粽子,南方和北方吃的粽子簡直是兩個世界,不論從做法還是口感上都有很大區別。南方的粽子以咸口為主,在南方很少能吃到“甜口”的粽子。 記得大學的最后一年端午,湯老師讓我拿的不是試卷,是一大盆的雞蛋和粽子,一個個熱乎乎的、飽滿的、翠綠的大粽子放在講臺上。湯老師為了讓我們在畢業前過上一個端午節,他和師母連夜準備了粽子和雞蛋。還記得老師說的話:“過了端午你們也將離開校園畢業了,即將參加工作,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要對自己負責,每一份工作不管好與壞,一定要讓自己得到成長,也要記得學校的校訓‘愛崗敬業、自強不息’?!?/p> 時隔10年,那一個個沉甸甸的承載著希望的粽子依然清晰如昨,也是直到今日才理解老師的那份良苦用心。 工作 · 電建情 剛畢業被分到梨園水電站,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畢業之后跟隨云南分局的步伐來到了梨園水電站,剛來的那會兒,很不適應,半年雨季、半年大風、還有那一點都不甜的大梨。因而,工作之余,甚是想家,而家卻遠在千里之外。項目部的同事仿佛看透了我們大學生的心思,經常組織活動,以排解我們的思鄉之苦。端午節,由于項目部的條件艱苦,遠在深山,項目部都會提前準備食材,當然還有那祈福納吉的五彩繩。辦公室的大姐會根據每個人手腕的粗細,用精心挑選的五彩繩,在左手手腕處幫我們編織成一個個手鏈兒,抬起手,放在陽光下,美極了。 在云南分局工作這十年,因路途遙遠,端午節一次也沒有回過家。但是分局每年都會準備精彩的活動,包著各式各樣的粽子,無論你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是甜口粽子還是咸口粽子,分局都會精心準備,讓五湖四海的同事都能夠吃到家鄉的味道,這遠離家鄉的端午節也過的有聲有色。此時此刻,身在他鄉,仰望藍天,禁不住又一次聞到家鄉“艾草的清新、粽子的甜香”了。 歲歲端午,今又端午。從深山幽谷走來,俯瞰清澈流水,仰望高聳群山,心中不禁涌起兒時端午的故鄉情,大學時的師生情,工作時的電建情。這些情感歷經時間的洗禮,依然如影隨形,給這個節日注入了新的生機。走在人生的路途上,端午節的意義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人生情感的延續。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